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经理
 
电 话:021-39520660
 
手  机:15821591180
 
传 真:021-69001586
 
Q    Q:1257746205
 
Email:debon_gk@163.com
 

年终盘点:2016年模具产业十大焦点新闻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1/16    浏览量:


1、浙江台州市创建全国首个模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

模具作为黄岩工业的特色产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该区财政积极支持模具产业发展,从支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企业创新等方面为该区模具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目前,黄岩区共有模具生产企业及加工点2200多家,去年拥有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5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销售额150亿元,产品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并外销104个国家和地区。日前,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复,该区获准创建全国首个模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

2、安徽中鑫模具产业园打造500亿产值模具基地

模具,工业之母,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工艺装备。既是高新技术载体,又是高新技术产品。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繁荣为模具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安徽舒城县杭埠经济开发区,一个具有生产加工、研发办公大楼、仓储物流、生活配套、工业原材料加工、贸易等六个主要功能区、占地2000亩的安徽中鑫模具产业园已初具雏形。
  
安徽中鑫模具产业园是由安徽中鑫模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距G3京台高速舒城、三河出口200米,总投资规模20亿。

合肥及省内的家电、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粗估有近5000亿的产值,且逐年提高,按照模具行业1:10的产业带动性核算,区域内模具产值需求有近500亿元的配套。安徽中鑫模具产业园立足安徽合肥、面向全国,可以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化、具备模具加工制造、工业产品生产制造及工贸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发挥集群效应整合产业经济链,打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模具产业园区和模具研发制造加工基地。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合肥将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引导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创2个国家级、4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国家级、15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以模具材料、模具配件、数控机床、机电、五金、汽车、建材、陶瓷、塑料、电子信息等相关衍生行业为支撑的一体化产业集群。
  
项目分三期开发。一期工程于2015年6月开始,开发面积530亩,投入资金5亿元。2016年5月,园区一期工程步入投产,形成钣金件、塑料件、压铸件等模具及零件制造一体化的产能生产体系。预计2017年有100家企业入驻,年度总产值将达20亿元,年创税收上千万元。2020年将有300家企业入驻园区,年总产值将达50亿元左右,年创税收达亿元,将为社会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3、湖北华中(咸宁)模具产业城超前规划布局

模具技术作为经济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一环,是工业之母,是工业的发动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的发展必然带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产业的发展,是1:100的高技术、高利润产业,是推动经济的关建。咸安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处在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的中心地带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中轴,是岳阳、九江、咸宁“小三角”的重要一极。咸安中心城区到武汉市中心城区汽车车程1小时,高铁车程26分钟,基本与武汉同城。咸安是鄂南新兴城市咸宁市唯一的建制区,是咸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商贸中心。

咸安已成为湖北首个通高铁的市州城市,武咸城际铁路年底前投入运营。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傍境而流,8大港口星罗棋布。京广、武广、城铁、咸九岳、咸吉、通鄂6条铁路穿境而过,京港澳、杭瑞、大广、咸通、通界、咸黄、咸潘、武咸快速、城市圈外环等9条高速及一级公路纵横交错。以咸安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覆盖人口1亿人,以3小时车程为半径,覆盖人口6亿人。咸安已成为湖北境内仅次于武汉的交通枢纽,是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新兴物流中心。

华中(咸宁)模具产业城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区委、区政府紧抓中部崛起、“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有利战略机遇,为了发展和壮大咸安工业,大力引进和发展模具产业。

4、江苏苏州市模具业年产值700亿

11月25日举行的苏州市模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上获悉,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大市范围大小模具企业已超5000家,一年产值在700亿元左右。

来自苏州市的海华集团、重村钢模、胜利精密、纽威数控等70家理事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接受了“EPC生管云”在模具制造中运用的专业培训。

“模具是制造业之母,但苏州模具企业大小不一,不少模具企业规模比较小。模具企业又大都是非标企业,重技术、轻管理。我们利用理事会会议,进一步推介网络化管理,就是要强化苏州模具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市模具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柯小荣说。

会上,市模具行业协会对成员单位进行了“EPC生管云”培训,以提高模具企业运用好“互联网+”的能力。记者在培训中看到,模协推介的该软件可使模企老板通过手机App,一眼看到自己企业经营状况;模企管理人员也可利用该系统进行进度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从而实现无纸化,并了解人员、机床的利用率情况等,以提高整个模具业运转效率及“交付能力”。

“目前,市模具协会会员单位有近300家,我们明年的目标是要使会员单位数达到1000家。协会将搭建起一个更好的研发交流、培训学习平台,发挥好‘制造业之母’的作用。”柯小荣说。

5、广东省模具标委会在佛山市成立

经广东省质监局批复同意,11月24日,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与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主办成立广东省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省模具标准化技术相关工作。省模具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与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第一届由25名委员组成,其中主任委员为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夏琴香,副主任委员为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肖小亭与佛山市南海区粤诚五金塑料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富强。

夏琴香表示,省模具标委会将立足佛山,面向全省,依靠广东省模具相关企业、行业协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充分发挥模具标委会交流服务、培训、资源整合、标准建设的平台功能,结合广东省模具行业工作特点,努力研发出更多更完善的广东省地方模具标准,积极接轨国家标准,为全国模具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广东省模具标委会委员、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佛山市模具行业形成了以塑料、五金、陶瓷、压铸、挤压和水胀模具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作为全省重要的模具生产基地之一,佛山相关企业数量近3000家,产值约150亿元,是广东三大模具强市之一。”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水义介绍说,在标准化工作方面,自2008年佛山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以来,建立了9个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佛山市装备制造业相关单位共参与17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工作发展。

6、东莞横沥模具产值生产总值双破百亿 与民共享改革新成果
图片
近年来,东莞横沥镇积极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复杂形势,以推进横沥跨越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驱动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获得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2012年以来,全镇模具产业已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去年模具产值和生产总值双双突破百亿大关,并荣获2015年度东莞市“专业镇协同创新单打冠军”,创新驱动发展在横沥镇形成良好态势。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横沥镇深化“产城联动”战略、实现“五年建新城”目标的攻坚之年,横沥镇明确2016年全镇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指出,从去年6月份以来,尤其是朱小丹省长赴横沥调研创新驱动,并且作出将于今年5月份在横沥召开全省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现场会的重要指示后,横沥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一个热点。全镇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确保创新驱动发展各项要求和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横沥镇成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和先行镇。争取3年内推动全部规上模具企业设立工程中心或研发机构,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研发设计能力,以及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承接能力和转化能力,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与此同时,横沥镇积极与民共享改革新成果,大力开展“活力横沥”系列活动,将经济、文化、体育和旅游有机结合,创新推出了“活力横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活力横沥.百年牛墟风情节”、“活力横沥.广东东莞模具制造机械展览会”等活动,吸引了周边镇街甚至东莞市内外各地游客纷来沓至。通过多年的推动和打造,“活力横沥”已成了为横沥集经济、文化、体育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活动。“城市有大爱,市民更有幸福感。”陈锡稳表示,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不能单纯有硬件设施建设,更要有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城市有大爱、讲诚信,对城市发展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东莞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众多,提倡大爱精神,可以让来莞人员更有认同感、归属感。

7、长安汽车五金模具制造企业年交易额超过180亿元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工艺装备,素有“工业之母”的美誉,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长安镇五金模具产业已形成集聚规模,全镇现有生产企业1100多家,包括近300家汽车五金模具制造企业,年交易额超过180亿元。

日前,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罗百辉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说,我国模具生产制造企业已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销售额突破8000亿元。

罗百辉指出,我国模具的制造能力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数十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8万亿元,从业人员从几万人增加到百万人,其中销售额超过8000亿元,不但基本满足我国制造业对模具数量、品种和质量的要求,而且具备了几乎所有模具品种的批量出口能力。

“1999年我国模具出口突破1亿美元,之后连续10年年均增长超过35%,2010年达到22亿美元,首次超过进口(21亿美元)。”罗百辉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模具出口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2015年我国的模具出口额达到50.8亿美元。